第一一二章_花团锦簇
笔趣阁 > 花团锦簇 > 第一一二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一二章

  第一一二章

  那天之后,萧沐仁突然一下忙了起来,因为吐蕃使臣进京了,谈判开始,他作为最了解吐蕃地区的大鸿军官,自然要全程参与。

  呦呦在家闲着没事,鼓捣了几样菜,在得到了全家医治的好评后,决定以后在自家小饭馆和孟家酒楼推出——将军府的小饭馆和孟家酒楼的消费虽然不同,但是呦呦觉得好吃的就应该全民享有,只不过是孟家酒楼卖相好看点,用料多一点,价格贵一点。

  而且,孟家酒楼现在可是有陶陶的股份的,虽然只有三成。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月份。五月初一那天,谭丽娘带着呦呦进宫请安。这是定了亲后呦呦第一次进宫,少不得打扮地郑重了些,作为外孙女和准孙媳妇的见面礼,呦呦针线不行,想做些吃食,又怕不能带进宫。她想到萧沐仁家里那位从宫里退下来能把一颗白梨做成一朵花的御厨,觉得自己还是别去出丑了。

  最后想来想去,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了三天时间,抄了三遍的心经,用了楷书、隶书、行书三种字体,抄的她手都快断了。

  太皇太后对她的这份礼物十分喜欢,呦呦却知道,只不过是她老人家的爱屋及乌罢了。至于这“屋”是谭丽娘还是萧沐仁,她就不知道了。

  来太皇太后这里请安的除了谭丽娘和呦呦,还有皇后及后宫的各位妃子、福贤王妃,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谭丽娘和呦呦都不想见的人——云瑶公主,还有她的女儿莱雅。

  说了一会儿话,后宫的嫔妃识趣地行礼告退,最后大殿里只剩下了皇后、福贤王妃、谭丽娘和呦呦母女、云瑶公主和莱雅母女。

  因为云瑶公主在场,太皇太后他们有些话不方便说,只能聊些吃食布匹天气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云瑶公主倒是识趣,并没有多待,先是愁眉不展地跟太皇太后说驸马陈士梅前几天吃醉了酒摔了一跤,腿摔断了,公主府里的田七用完了,想同皇祖母和皇嫂讨一些田七还有药酒等贵重药材。

  太皇太后关心了几句怎么摔到的,伤势如何了,转身让黄姑姑开了私库把云南上贡来的贡品田七找一些,一会送到公主府去。皇后也也点头,说这就让人去后宫开库房找,等她出宫的时候带走。福贤王妃也说等回府让人送些补品药材去。

  谭丽娘和呦呦在一旁默不作声,与谭丽娘淡然的申请相比,呦呦脸上多了些幸灾乐祸,不过她一直低着头,掩饰地很好。

  云瑶公主挨个谢过后,说要去丽妃那里看看,就要带着莱雅离开,哪知莱雅郡主却不想同她一起走,说要留下来陪一陪老祖宗,尽尽孝心。

  太皇太后十分高兴,嘴里念叨着“好好好”,招手让莱雅到她身边去,拉着她问了好多话,莱雅也而很乖巧,脆生生的回答了问题。

  从莱雅的言谈举止,呦呦看得出来,她教养很好,而且一副天真可爱的性子,可见是被家人宠爱着长大的。

  云瑶公主离开了,太皇太后也不可能一直带着莱雅说话,就让黄姑姑带她出去去花园玩。黄姑姑带着她往走,哪知莱雅郡主竟然在呦呦面前停下了,一瞬间,整个房间都安静了下来,四五双眼睛盯着她们俩。

  小姑娘却一无所觉,站在呦呦面前微微抬头问,“姐姐,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呦呦无语,虽然从血缘上的确是你姐姐啦,但是小姑娘你要不要这么自来熟,上来你就叫姐姐?要知道,从你娘和我娘的辈分上算,你要叫我姨哒!

  呦呦转头看向谭丽娘,又看了眼太皇太后,向她们询问“我要怎么说”。

  谭丽娘也从来没想到过居然会有这种情形,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转头看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沉吟着要怎么说。她觉得呦呦不会愿意同莱雅一起玩的,甚至会厌恶莱雅,毕竟她的母亲抢了她的父亲,可莱雅还是个孩子,她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一时之间竟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呦呦一看太皇太后迟疑了,心里就明白了,再看看莱雅小姑娘天真懵懂的笑脸,就点头,“好呀!”

  谭丽娘一惊,立刻转头看向呦呦。呦呦冲她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眨眨眼,示意不要担心,然后站起;来拉着小姑娘的手走了出去,边走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今年几岁啦?”语气柔和的,就好像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她,并且一见就喜欢的大姐姐。

  谭丽娘看着她们走出去的背影,心里隐隐担忧,希望呦呦不要闯祸才好。

  呦呦当然没有闯祸,她牵着莱雅的手,在寿安宫的一处亭子里坐下,看着宫女们上了茶水点心后退下去,想着刚刚莱雅的话。

  莱雅说,她叫陈莱雅,乳名叫明明,取自曹孟德的《短歌行》,今年十一岁。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明明。她今年十一岁,而怀瑾十二岁。

  呵,呵呵。呦呦在心底冷笑一声,面色却更加和煦如春风,做出一副好姐姐的模样来,“名字真好听。人长得也漂亮,娇娇俏俏的,真是可人儿。”

  莱雅被呦呦夸的脸微红,“姐姐过奖了,姐姐才是真的漂亮,一家子都那么好看。”

  呦呦眨眨眼,总觉得她话里有话,但是没有多问,就换了话题,问莱雅上学了没有,读了什么书,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来到京城这么久了,平时也会和那些大家闺秀来往,这些互相客套的小话题,根本不在话下,不大工夫就把公主府的情况问个清楚明白了。

  莱雅说她是早产的,云瑶公主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因为她是早产,所以“爹和娘格外疼我,比弟弟还疼”,对的,她还有个六岁的弟弟,是个“非常非常淘气的大坏蛋”。

  呦呦笑着劝她,“弟弟还小,你要哄着她啊,我在家也哄弟弟的。”

  莱雅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呦呦没听太清,就又问了一遍。

  “我说我的弟弟要是有你的弟弟那么乖就好了,我爹让他今年秋天下场考府秀才呢,不过就他那副笨样子,肯定考不上。”莱雅气呼呼地说。

  看样子小姑娘和她弟弟之间矛盾还不小呢。呦呦正暗自想,就听到莱雅又说:“不像谭怀瑾,一样大的时候都中了秀才了。”

  “你认识谭怀瑾?”呦呦看着她,惊讶地问,心想:怀瑾什么时候认识了你,我怎么不知道。

  莱雅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知道他的,不过他肯定不知道我。”语气略带失落,想了想又补充,“整个太学都知道谭怀瑾的。”

  呦呦松了一口气,“哦,原来是在太学知道的啊。太学里都怎么评价怀瑾呀?”

  “评价很好的,夫子们都喜欢他,说他聪明知理。学生们也喜欢他,因为他待人和气,功课又好画画也好,大家都喜欢他。”我也喜欢他,莱雅在心底说。

  呦呦听着莱雅近似吹捧地夸奖怀瑾,多看了莱雅一眼,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儿,不过没有多想,“评价好就好。”

  “姐姐,怀、谭怀瑾他在家是什么样子?”莱雅脸红红地问,“也是像在太学里一样不理人吗?在家都做些什么?喜欢读什么书?喜欢吃什么点心?喜欢喝什么茶?”一连串问了好多个问题,然后看到呦呦奇怪地目光,连连摆手,“不是我问的,是帮别人问的。”

  呦呦不疑有他,就挑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回答了。不一会儿就有宫女过来请莱雅,说云瑶公主要出宫了,请她去跟太皇太后辞行。

  莱雅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就对跟呦呦说“姐姐再见”,呦呦也点头,然后叫住要离开的莱雅,“下次不要叫姐姐了,我把公主叫姐姐,你得叫我表姨呢!”

  云瑶公主不是很理解她的话,不过时间紧就没有多问,点头后就转身离开了。

  等云瑶公主他们离开没多久,谭丽娘和呦呦也出宫了。走到宫门口正要上车的时候,呦呦看到老远一个人跑过来。她停下动作,等人到跟前了才抽出手帕递过去,“跑什么,就在这儿,又不会没。”

  萧沐仁接了手帕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对她笑了一下,然后转身冲车里的谭丽娘行礼,“见过夫人,夫人安康。”

  谭丽娘让他起来不必见外,又问了些衣食住行的事,就让他去同呦呦说话。

  两个人十来天没见了,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没到那种地步,但多少还是有些思念的,可是突然面对面了,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就这么静立了一会儿,直到宫门口士兵过来催促说马车挡着路了,萧沐仁才回过神来,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来,荷包里头似乎装了两个圆球。

  “这是吐蕃使者送的夜明珠,你拿着玩。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萧沐仁就转身离开了。

  呦呦握着荷包“哎”了一声,萧沐仁听到了就停下脚步转回头看她。

  “记得按时吃饭!”呦呦叮嘱他,然后晃晃手里的荷包,“还有,谢谢!”

  萧沐仁翘起嘴角,大步地往来处去了。

  上了马车,帘子放下来,谭丽娘问她荷包里是什么。

  “夜明珠,说是吐蕃使者给的。”呦呦一边说一边解开荷包的抽绳,从里头倒出两个龙眼大小的珠子来。刹那间,被遮挡了光线的车厢里亮了起来。

  谭丽娘和呦呦都盯着她手心里的夜明珠看,不是他们没见过夜明珠,就是鸡蛋大小的夜明珠都见过,龙眼大小的夜明珠算不得稀奇。让她们稀奇的是,这两颗夜明珠竟然是黑色的!黑珍珠那么黑!

  夜明珠又叫“随珠”、“悬珠”“明月珠”等,多数是黄绿色,也有浅蓝、橙红色。黑色的夜明珠,这可是头一回见。

  呦呦手心里捧着这两颗珠子,看向谭丽娘,有些不知所措。萧沐仁收了人家使者的东西,还是这么贵重稀有的东西,皇上知道不?

  因为一直惦记着这个问题,呦呦到家就找了个管事去找小荣子,让小荣子问问私自收使者的东西又送了人好不好,别给皇上惹麻烦。

  哪知道晚饭前小荣子突然来了,还带了不少东西来。呦呦亲自在前厅见了他,看着堆在桌上的礼盒布匹,满面的不解。

  “这些都是皇上让送来的。”小荣子指指礼盒,“皇上今天夸公子呢,说公子不止办差办的好,看人眼光也好,特意赏了这些下来。公子让直接送到将军府来。”

  小荣子想到萧沐仁对自己这么吩咐时皇上的脸色,眼底带上一份笑意。

  呦呦脸上泛起一阵红,知道自己下午着人去问萧沐仁的事被皇上知道了,再想到萧沐仁直接让人把东西送到将军府来,更是一阵臊得慌。

  几天后,就到了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皇上登基以来办的最宏大的一次,甚至还在护城河里办了一场龙舟大赛。不只是因为吐蕃使臣的到来,皇上要给他们展示一番大鸿的繁华,也因为今年是皇上的而立之年,还是太皇太后的古稀之年。

  端午过后,京城下了一场大雨,给自清明后就没吸收过雨水的大地来了一场痛饮。之后的半个月里,就一直断断续续地下着雨。有时候明明早上还阳光灿烂,午后就突然一场瓢泼大雨。有时候从半夜就开始下雨,一直到午饭时都没停过,都以为会下一整天,没想到午饭后竟然开晴了。

  五月二十那天是铺子盘账的日子,吃过早饭呦呦和谭丽娘就坐在前厅里等掌柜的们来对账了。将军府进京三年了,除了最初的布庄、饭馆、兵器店和一座山外,又入股了孟家的商队,在京城、北阳、山东等几个府城里零零散散地买也好换也好,攒下了近千亩的田地,有良田有次等田,同时布庄和饭馆都开了分店,山头也利用起来了,除了耕种土地外,主要是养殖,养鸡养猪养奶牛,除了供应自己家和饭馆,也对外卖。

  谭丽娘看账本的本事是呦呦的外祖母教的,如果做假账,虽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仔细多看几遍肯定能看出来。而呦呦就负责复核,她虽然不会用算盘,可是她会阿拉伯算数加减乘除啊,因此算起来还是很快的。几次下来,这些外管事掌柜们再也不敢小瞧谭丽娘和呦呦了。

  这次对的账目,是第一季度的账目,不算多,很快就完事了,等送走了掌柜们,呦呦让人把账册全都搬进专用库房,按时间编码放好,这才拍着手上的灰从库房出来。

  用完了午饭,呦呦让马房备车她要出门,也没别的事,就是突然在家没意思了,想去看看陶陶和玉儿,等晚上回来的时候顺便去太学接上怀瑾。自从那天在宫里被莱雅小姑娘打听了一通怀瑾的事,她就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关心过怀瑾的学校生活了。

  到了孟家,却被告知一家子女眷都出去做客了,说是孟许的姑姑过寿辰,留在家里的小米请呦呦等一等。呦呦抬头看看突然阴下来的天,摇头,“不等了,姐姐回来后跟她说一声就行,我去太学接二少爷,这天看起来像是要下雨了。”

  呦呦离了孟家就直奔太学而去,到达太学门口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放课——本来还有一节书法的,不过太学院长也注意到了阴沉的天气,云压得那么低,恐怕要有一场大雨。

  呦呦在外头瞪了没多久,怀瑾就从太学大门口出来了,身边一起走的应该是他的同学,三个人都是一样的学生学袍,每个人手里夹着几本书。这么多人里,呦呦还是觉得怀瑾是最帅气最有气质的,没有任何私心,绝对客观。

  怀瑾一出大门就看到家里的马车了,于是跟同窗们就此分别,准备上了马车跟呦呦一起回家。可惜脚步还没迈开,就被人叫住了。怀瑾回头看去,又是莱雅郡主的侍女,他忍不住想扶额,“跟你们家郡主说,不要再给我送东西写信了,我和她不可能的。”

  侍女固执地将手中的食盒和信件递给怀瑾,“谭公子就收下吧,最后一次了,我保证!”

  怀瑾无奈,将东西接过来。等侍女离开了,另外几个同窗凑上来了,胳膊搭在怀瑾的肩上,笑嘻嘻地说:“怎么,旌德,又有女同学来跟你‘交流’诗词啦?这次是什么点心啊?”

  “不知道,你想吃吗?送你。”怀瑾把食盒往前一递,十分大方。

  对方也不客气,立刻接了过来,“那就谢谢啦!”

  呦呦在马车上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怀瑾也到了有女孩子喜欢的年纪啦,都有人送情书了呢!不过看起来他好像不喜欢人家呀,把食盒都送给别人了。

  呦呦虽然好奇对方是谁家的姑娘,不过她也没有多问。怀瑾和怀宇不同,怀宇已经中了状元,而且今年已经十七岁了,感情婚姻之事可以提上日程了,怀瑾还小,举人都还没考中,离成家早着呢。既然他把食盒送给了别人,就说明他不喜欢。

  怀瑾慢慢走过来,上了马车坐在了呦呦对面,看到他二姐一脸兴趣盎然地看着自己,忍不住瞪人,“看什么?”

  “看我弟弟,”呦呦笑着说,“我弟弟长得这么好看,难怪已经姑娘们喜欢。放心,二姐不会说出去的。”说完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怀瑾心想:你要是知道对方是谁,看你还笑得出来不?

  作者有话要说:我归来了!看中了一件衣服没有码!小个子的悲哀【哭】

  PS,渣驸马造的孽,要有报应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5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5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